【Nat Biotech】药物多组学结合AI模型挖掘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相关性

首页    应用案例    OLINK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应用案例    【Nat Biotech】药物多组学结合AI模型挖掘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相关性

文章摘要

多组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队列中的应用,有助于揭示患者水平的疾病特征和疾病治疗的个体反应。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团队,近期在国际顶级杂志 Nature Biotechnology IF = 68.16)上发表最新研究:针 DIRECT联盟789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多组学表型数据,开发了一个基于AI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深度挖掘,研究T2D患者常用药物的组学相关性,从中发现二甲双胍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新联系,及不同他汀类药物的特异分子反应。研究团队使用这些关联来量化药物间关联,进而评估多重用药方案,最终得到多组学模式中药物效应分布相关结论,为T2D患者个性化用药打下重要基础。

研究设计及结果
 ●  基于VAE的整合多组学数据表征

针对 DIRECT联盟789名新诊断的T2D患者,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基于VAEvariational autoencoders深度学习计算框架,并进行了广泛的多组学表征,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以及药物、饮食问卷和临床测量的数据。该方法能够将多组学数据与临床分类数据整合,并且能够抵抗数据中的系统性偏差以及大量缺失数据。使用生成性VAE模型、特征摄动、单变量统计方法和贝叶斯决策理论的集合,确定了交叉组学的关联。通过比较药物的多组学特征,进而发现不同药物的独特临床/分子特征。作者的方法MOVE方法易于扩展,可集成任意数量的分类和连续数据集,并能够识别多组学关联的特征(如下图)。

 

 ●  用药(二甲双胍)后生物标志物改变

 
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到临床和多组学间的临床关性,研究团队改变不同变量后,进一步利用AI模型挖掘各层面间关联。例如,对于T2D患者常用药物二甲双胍,作者在所有数据集中确定了88个重要临床和多组学相互作用。在调查个体间的关联时,发现二甲双胍用药后,T2D患者临床指标与胰岛素清除率、GLP-1活性、混餐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葡萄糖敏感性和血压等12项临床标志物显著相关 (如下图)
 

 

蛋白组学水平研究中,发现了7个相关蛋白标志物,其中ERAP2和CD40L可能与免疫系统相关;在转录组学数据中,作者发现CXCL8和CD177水平在二甲双胍用药后有明显改变,而CXCL8在健康个体和癌症患者中也被证明发生了改变;在目标代谢组学数据中,作者发现了二甲双胍用药后,与氨基酰基- tRNA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物显著富集;最后,对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二甲双胍在所有药物中具有最高的关联数(22个关联),这表明二甲双胍治疗的新代谢效应可能被识别出来。

 

 

   二甲双胍和奥美拉唑与肠道菌群相关性

 

在近期研究报道中发现用药后会造成人体肠道菌群改变,且可能与治疗效果相关。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二甲双胍奥美拉唑用药后,有11个宏基因组物种指标上升,同时6个其他宏基因组物种指标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干预研究中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健康个体中大肠杆菌增加、巴氏肠杆菌和胃链球菌科细菌水平下降。该研究首次报告了在健康个体中的研究结果,这些变化很有可能仅与二甲双胍治疗相关。而服用蛋白质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后,研究发现三种链球菌明显增加。(如下图)

 

 

写在最后

研究结果证明借助AI无监督深度学习模型,整合并提取多组学深度表型T2D患者用药后临床结果关联的研究是可行的。其中,二甲双胍奥美拉唑用药后多组学数据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辛伐他汀累积效应则较小该研究验证了所有组学数据都可以评估数据集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为基础发现潜在多层面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组合,在高维分子数据中评估药物潜在治疗影响,从而得出可进一步用于精准医疗和个性化用药的测试假设。

 

参考文献:

1.  Discovery of drug–omics associ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with generative deep-learning models.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ume 41, pages399–408 (2023)

 

 

如有需求Olink服务需求,欢迎咨询Olink认证服务商—中科普瑞

电话:021-58086128

邮箱:market@sinomics.com

 

2023年5月18日 16:13
浏览量:0